版图行业密寒当加冬过后,公司这些正在重塑创业
去年那个寒冷的冬天,我坐在纽约的小酒馆里,和几个圈内老友喝得酩酊大醉。看着FTX、Genesis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巨头一个个倒下,说实话,作为长期报道加密行业的记者,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要失业了。但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,如今回想起来,那段至暗时刻反而孕育了行业最令人兴奋的新生力量。 现在每天采访这些创业者的感觉,就像回到了2017年那个充满激情的夏天。他们没有大公司高管的傲慢,眼睛里闪烁着改变世界的光芒。虽然前路充满未知,但正是这种纯粹让人着迷。下面这几家公司,或许就是下一个行业的领跑者。 记得第一次见到Ostium的创始人时,他兴奋地向我展示如何用智能合约交易石油期货。这家获得350万美元融资的新创公司,正在做一件大胆的事——把原油、外汇这些传统金融市场的"大块头"搬到区块链上。他们与Chainlink的合作让我印象深刻,毕竟在加密世界,靠谱的价格预言机就是生命线。 去年采访过一个DAO项目,他们的投票系统简直一团糟。JKLabs提出的"链上声誉"概念让人眼前一亮——终于有人意识到,治理不应该只是比谁代币多。他们200万美元的融资虽然不算多,但这种创新思维可能改变整个DeFi的治理生态。 三箭资本的爆仓还历历在目,Fractal的两位创始人正是看到了这个痛点。他们600万美元的融资背后,是一个简单但强大的理念:让杠杆交易更透明。我特别喜欢他们"蓝筹抵押品"的设计,这就像给疯狂的加密市场装上了安全带。 和Turnkey的CTO喝咖啡时,他给我演示了一个惊人的场景:只用几行代码就能安全管理数百万美元的资产。这家由Coinbase老将创立的公司,拿到了750万美元种子轮。在黑客横行的加密世界,他们想做的可能就是下一个"数字瑞士银行"。 Brett Harrison离开FTX后选择再创业并不令人意外。但Architect的定位确实聪明——他们不做交易所,而是为机构进入DeFi铺路。500万美元的融资证明了市场对这类"铲子型"项目的认可。毕竟在淘金热里,卖铲子的人永远不会亏。 每次写完这样的报道,我都会想起那个寒冷的冬夜。现在的加密行业就像早春的森林,大火过后,新的生命正在破土而出。谁知道呢,也许五年后再回头看,今天介绍的某家公司会成为下一个行业巨头。这就是加密世界的魅力所在——永远充满可能性。破茧重生:五家值得关注的加密新锐
1. Ostium Labs:商品交易的区块链革命者
2. JKLabs:去中心化治理的破局者
3. Fractal:给加密市场装上"刹车系统"
4. Turnkey:开发者的加密保险箱
5. Architect:机构进入DeFi的桥梁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Starlight: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DeFi宇宙中闪耀
- ARB真要凉凉?深度剖析Arbitrum困境与出路
- 比特币王者归来:市场统治力突破50%大关!BNB销毁在即
- 数字经济的宁波新名片:世纪云媒在南部商务区开启合规新纪元
- ENA稳定币:风口上的吸金兽为何让人又爱又怕?
- 比特币减半倒计时:199天后或将开启新一轮牛市?
- 比特币的平静期:市场究竟在酝酿什么?
- 350万港元人间蒸发!香港币安用户是如何掉入验证身份陷阱的?
- 手把手教你玩转Moonbeam委托投票
- 区块链模块化的十字路口:一场关于未来的深度思考
- 在以太坊安全与代币通胀之间,我们该如何明智取舍?
- Polygon 2.0 升级进入倒计时:MATIC 代币将迎来重大转型
- 加密市场持续升温:比特币剑指2.8万,Phaver社交应用开启Web3新玩法
- 比特币NFT生态:从狂热投机到艺术回归的奇妙之旅
- 当美国税局和SEC唱起双簧:加密货币的价值之争
- Starknet:区块链游戏界的黑马正在崛起
- 揭秘DWF:加密寒冬里的拉盘魔术师
- 战火中的Web3先锋:以色列这个小国如何成为区块链创新热土
- BBC玩转AI时代:开放合作与内容保护的平衡艺术
- 比特币会跌破2万大关吗?资深分析师给出惊人预测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