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是游戏币新C不香港点 的开稳定政巨头是终始
在香港金融圈里混了这么多年,我不得不说这次的稳定币新政来得既突然又在情理之中。2025年8月即将实施的这套新规,就像在香港金融市场的数字资产领域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。核心就是两条:实名认证(KYC)和牌照申请,但这简单的两条线背后,却是一场行业大洗牌。 记得上周和几位老友在金钟的咖啡厅闲聊,大家都在感叹:这次香港金管局出的招真是够狠的。《稳定币条例》一出,顿时把市场分成了三六九等。大机构摩拳擦掌准备入局,中小玩家愁眉不展考虑转型,而那些喊着"去中心化"口号的DeFi项目,更是直接被踢出了游戏。 说实话,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这套做法很"香港"——既要创新又要安全。金管局那位老搭档余总说得最实在:"几十家来找我们谈的企业,大多数连个像样的技术团队都拿不出来。"这话说得够直白,牌照可不是谁想拿就能拿的。 上周五晚上,我在中环一家私人会所听到个有趣的消息。几家头部机构已经开始组建专门的牌照申请团队,预算都是8位数起跳。2500万港币的实缴资本要求,直接把这个市场变成了大鳄们的游乐场。 有意思的是,据说首批牌照不太会给那些内地科技巨头。我认识的几个圈内人都说,监管更倾向于让香港本土金融机构先吃螃蟹。想想也是,万一蚂蚁、京东这些大块头一下子把盘子搞太大,出了问题谁担得起责任? 前两天有位做外贸的朋友跟我抱怨:"现在用稳定币汇款比银行电汇还慢!"仔细一问才知道,原来新规要求每笔转账都要核验双方身份。我安慰他说:"这就是合规的成本啊。"但心里也不得不承认,这确实让加密货币最大的优势——即时性大打折扣。 更糟的是,市场热情明显降温了。7月底开始,连交易所办个稳定币讲座都要偷偷摸摸的。内地那边更绝,直接叫停了所有相关研报和活动。 最惨的要数那些DeFi项目了。我认识的一个年轻团队,去年刚拿到融资准备在香港大展拳脚,现在只能考虑转战新加坡了。新规基本把DeFi排除在外,只认那些"实名闭环"的场景。 有位立法会议员朋友说得实在:"现在不是比谁跑得快,而是比谁活得久。"这话虽然残酷,但确实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。 以我对香港金融监管的了解,渣打、中银这些"老面孔"最有可能拿到首批牌照。他们既有传统金融的底子,又提前布局了Web3,最重要的是——监管对他们知根知底。 至于那些科技巨头?我估计还得等一等。毕竟在香港这片土地上,有时候跑得快不如走得稳。 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,KYC只是第一道门槛。未来的香港稳定币市场,注定是属于那些既有实力又有耐心的玩家。而那些喊着"颠覆金融"口号的项目,恐怕要先学会怎么在监管框架下生存了。监管的手术刀:精准切割的市场重构
2500万的门槛:巨头的专属游戏
用户体验的倒退:合规的代价
DeFi的尴尬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谁会成为赢家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游戏产业的革命性突破:Ancient8推出专为Web3游戏打造的以太坊Layer2解决方案
- 10.22币市观察:BTC和ETH关键点位解析
- 德州油井旁的新淘金热:比特币矿场的另类繁荣
- 9月21日数字货币合约市场观察:BTC和ETH的困局与机遇
- 11月7日数字货币行情解析:警惕回调风险,稳健操作为宜
- 以太坊Layer2生态:寒冬中的逆势生长与技术突围
- ADA和SOL:下一轮牛市还能创造奇迹吗?
- 美国就业数据出炉:降息预期正在悄然升温
- 当加密借贷遭遇监管风暴:欧盟该如何应对这场金融革命?
- 从现金到金条的蜕变
- 华尔街预言家的华丽转身:从比特币教父到以太坊旗手
- 市场风云突变:熊市信号明显,如何把握做空良机?
- 数字货币市场周末异动:以太坊强势上攻,比特币能否绝地反击?
- Web3游戏即将迎来爆发期?这份数据报告透露了这些关键信号
- 币圈猎手:精准把握暴跌良机,500点暴利轻松到手
- 太爽了!以太坊多单大赚40点,这波操作简直完美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寒冬中孕育着机遇
- 加密监管风暴来临:参议院重量级人物直言行业乱象丛生
- 非农数据大爆冷!33.6万新增就业让市场措手不及
- 2023年加密圈两大现象级玩法:铭文热潮与Meme狂欢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