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资波陷分当去化自O再中心治遭金管境叉风理困
真没想到,Nouns DAO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NFT项目又双叒叕闹分叉了!就在上个月刚刚因为高达27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引发首次分叉后,最近它又因为一个颇具争议的提案而再次面临分裂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经济的观察者,我得说这简直就像是看一出精彩的连续剧。 说实话,这次分叉的导火索挺有意思的。有人提出一个看似奇葩的方案:如果DAO不按计划花钱,就要自动销毁部分国库资金。这简直就像给一群小孩定规矩说"今天不把零花钱花光就不许回家"!结果可想而知,62个Noun持有者(占国库20%)直接掀桌子走人,带走了价值320万美元的ETH。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数据发现,这次分叉中有个叫Patricio Worthalter的大户特别引人注目。这位老兄一个人就贡献了22个Nouns,上次分叉时他已经套现过24个Nouns的资金。现在他即将分叉的一个Noun当初可是花了35.7万美元买的,这投资眼光和操作手法,不得不让人佩服。 其实分叉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DAO治理的深层矛盾。一方面,确实有不少人是在玩套利游戏。就像最近Nouns地板价跌到25ETH,而每个Noun的账面价值还维持在27ETH左右,这中间2个ETH的差价就是套利空间。但另一方面,也有人是真的对这个项目失望了,比如Worthalter这样的长期持有者选择彻底清仓,这种决绝的态度很能说明问题。 我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:第二次分叉居然在提案投票结束前几天就完成了!这在技术层面上虽然可行,但总让人觉得有点操之过急。更讽刺的是,这个引发分叉的提案至今还没获得足够票数通过。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老话:计划赶不上变化。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加密风波的业内人士,我不得不说Nouns DAO的案例很有代表性。它暴露了去中心化组织在资金管理上的先天不足:当人人都能投票决定花钱,却没人真正为结果负责时,资金滥用几乎是必然的。那个"不花钱就销毁"的提案看似激进,实则反映出社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。 不过话说回来,这次分叉至少证明Nouns的治理机制还有自我修正的能力。虽然代价不小,但这种"用脚投票"的方式或许正是DAO区别于传统组织的特点。只是不知道经历两次大出血后,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NFT项目还能不能重振旗鼓。接下来会怎样?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分叉背后的经济博弈
套利者的狂欢与理想主义者的退场
DAO治理的困境与未来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8月26日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当暴跌来临时我们该如何应对
- SHIB币价即将触底反弹?这里有个关键风险点
- 加密货币市场屏息以待:FTX资产清算风暴即将来袭
- 鲸鱼疯狂出货,ARB跌入谷底:抄底时机已现?
- 佩佩币9月颓势难改?三大关键信号揭示熊市还将延续
- 2023年比特币交易遇冷:市场理性回归还是寒冬将至?
- SocialFi新秀Tipcoin:一场关于社交变现的有趣实验
- 牛市还能狂奔多久?
- 一个老韭菜的真心话:在币圈活下去比暴富更重要
- 比特币震荡困局:市场等待突破信号
- Polkadot治理2.0:一场民主实验的华丽升级
- 稳定币江湖:为何USDC和DAI总是掉链子?
- Web3.0时代,KGT如何开辟社交新天地?
- 重磅来袭!BBA豪车俱乐部开启财富社交新纪元
- 1500万美元加密货币不翼而飞:幕后黑手竟是这家硅谷明星企业?
- 数字资产交易的新纪元:BWFX平台如何重塑市场格局
- ADA和SOL:下一轮牛市还能创造奇迹吗?
- 3亿美元打水漂:BM的社交王国梦碎Voice
- 比特币惊现过山车行情:跌破2.6万美元的心理防线
- DeFi监管风暴来袭:谁能在这场猫捉老鼠游戏中独善其身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