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品抽法律坑道多后的字藏奖背T数少
最近我这边的咨询量突然暴增,都是关于国内NFT数字藏品平台的。说实话,这些咨询里有八成都是在问抽奖奖品的事——要么是平台画的大饼迟迟不兑现,要么是兑现的东西质量差到让人想骂街。眼看着一堆维权案件正在路上,我觉得是时候来聊聊这个事了。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,现在国内的数字藏品平台都快把"奖品赋能"玩出花了。这让我想起十年前电商平台的"裂变营销",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说来也是讽刺,当年那些被我们用烂的营销套路,现在套上NFT的马甲,居然又成了香饽饽。 上周我在曼昆的下午茶直播里说过一个观点:数字藏品的价值本质上就是个"信则有"的游戏。就像我们小时候收集干脆面里的水浒卡,大家都觉得它能换大礼包的时候它就值钱,等哪天没人信这套了,它就真成了压箱底的废纸。 现在某些平台的操作更绝,直接靠刷单造假营造虚假繁荣。这不就是典型的"皇帝的新装"吗?问题是等玩家发现真相的时候,那场面可就不好看了。 说真的,每次看到那些抽奖活动就提心吊胆。要知道在法律眼里,抽奖和赌博就隔着一层窗户纸。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明确规定,抽奖的最高奖金不能超过5万。但总有平台不信邪,非得搞个几十万的"超级大奖"。 更过分的是有些平台在后台偷偷调概率,就像菜市场里缺斤少两的秤。这种行为一旦被抓包,轻则罚款,重则可能涉嫌诈骗。前几天还有个案子,平台号称"百分百中奖",结果用户抽中的全是满1000减5块的优惠券,这不是找着被投诉吗? 这种玩法让我想起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的经历。平台告诉你集齐108张普通卡就能换限量款,结果等你真集齐了,要么发现限量款已经烂大街,要么平台直接装死不认账。 关键是前期宣传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"合成必升值"、"限量绝版"之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。这不就是典型的"预期管理"玩脱了吗?等到兑现不了的时候,虚假宣传的帽子可就扣实了。 "邀请好友得大奖"这个套路,在合规边缘疯狂试探的平台可不少。我去年处理过一个案子,平台搞了个"师徒排行榜",发展下线能拿提成,结果直接被定性为传销。 说实话,这种模式在冷启动阶段确实见效快,但架不住我国对传销的打击力度啊。有时候平台觉得自己就是在做普通推广,可一旦层级超过三级,奖金分配模式有问题,那在执法机关眼里可就是另一回事了。 说到底,数字藏品还是个新生儿,有点磕磕绊绊很正常。但作为从业者,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:营销可以创新,法律红线不能碰。与其等出事后再找律师灭火,不如从一开始就把合规工作做扎实。 记住,再酷炫的玩法也抵不过"诚信"二字。那些想着割一波韭菜就跑的平台,迟早要付出代价。这个行业要想长远发展,靠的还是实打实的价值创造,而不是花里胡哨的套路。 (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最近接的一个咨询,当事人哭诉自己被平台坑惨了...算了,这个案例还是留着下回分解吧。)为什么奖品成了NFT平台的"标配"?
三类常见玩法背后的法律红线
1. 抽奖盲盒:一不小心就踩雷
2. 合成兑换:美好的承诺背后
3. 邀请奖励:小心踏入传销禁区
写在最后: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事前防范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电影遇见区块链:CyberPictures如何让普通人也能投资大片?
- 区块链晨报:2023年10月11日市场动态全解析
- 23andMe基因数据泄露警示录:当黑客盯上你的DNA
- 为什么RWA赛道现在还只是蹒跚学步的婴儿?
- 一位刑事律师的真实办案手记:当虚拟货币遇上非法经营罪
- 拉美民众为何更爱正规军?揭秘中心化交易所的意外崛起
- 区块链扩容之路:Layer 2技术演进全景解析
- 比特币减半:一场让投资者又爱又怕的资本游戏
- 零售巨头的Web3野心:沃尔玛加速器首批初创企业大起底
- 10月10日行情观察:市场如流水,智者顺势而为
- GMX的艰难转身:V2升级能否重振昔日雄风?
- 在AI革命的十字路口,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乔布斯?
- 链游市场周观察:交易回暖背后的新机遇与挑战
- 深度解析:LDO与RPL的市场博弈,谁更值得投资?
- 加密市场三季度风云录:当比特币遇见监管风暴
- SIM卡调换攻击卷土重来?Friend.tech用户22个ETH不翼而飞的警示
- 寒冬中的生存智慧:一位老韭菜的加密熊市生存指南
- 熊市囤币法则:如何在寒冬里埋下春天的种子
- 比特币减半魔咒再现?历史能否重演引发市场焦虑
- Shiba Memu 1美元梦:2024年这个AI模因币真能创造奇迹吗?
- 搜索
-